武汉凯迪正大
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
400-027-3099
凯旋思想,启迪新人生!

TRIUMPH THOUGHT,INSPIRE NEW LIFE!

当前位置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动态

核电“走出去”还面临很多道沟坎

作者:凯迪正大股份来源:金沙2004cmapp下载主页日期:2015-03-02 09:42:00阅读:

    “我们既要看到机遇,也要清醒认识核电走出去面临的困难。”孙勤说,除了资金量非常大、核工业属于敏感技术外,核电合作是出口国和接受国长期合作的一个项目。从开始谈合作,到合同签订、建造完工,需要10年左右;建成以后,需要运行60年,如果改造之后甚至可能达到80年;退役以后,还需要设备拆除、乏燃料处理等,也需要时间。“核工业界有句话:你进口谁的核电,就相当于跟这个国家结婚了,而且是百年婚姻。因此,每个国家在引进核电时都会综合考虑、慎重抉择。”
  “我们还要看到,我国的核电‘走出去’还面临强大的国际竞争。”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说,美、俄、法、加、日、韩等核电强国已有“走出去”的经验,目前也都在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。与此同时,我国核电“走出去”自身还存在不少现实挑战。
  “第一个挑战可能是品牌效应。”顾军认为,品牌既是口碑也是质量保障的代名词。与美、俄、法等核电强国相比,我国的核电正处在品牌塑造期,需要在技术创新和提高质量等方面不懈努力。“CAP1400和华龙一号作为全新的三代核电机型,国内的示范项目还没有开工建设。目前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,建议国家尽早启动示范项目建设,这会大大加快中国核电品牌的树立。”
  核电“走出去”,知识产权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据介绍,由于我国之前走的是“引进—消化—吸收—再创新”的路径,在核电技术、装备制造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知识产权问题。“我们在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、力争掌握更多核心技术的同时,要未雨绸缪、提前布局,通过交叉授权、专利共享等方法有效应对。”顾军说。
  此外,核电“走出去”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支持。顾军说:“相关部门要加快核能相关立法建设,研究出台《原子能法》以及《核电管理条例》,梳理完善其他涉核法律法规,为核电‘走出去’扫清法律障碍。”

 

武汉凯迪正大公司